400-0099-575
CN
CN EN

- 企业新闻 -

企业新闻

基本农田与高标准农田的差异

发布者:超级管理员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5-07-10 已访问:3 次
18亿亩红线、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这些耳熟能详的词汇,你是否真正了解其中含义呢?

首先,要从土地的分类说起,根据我国土地政策的根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根据用途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其中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而前文提到的诸多词汇则都与耕地相关,因此,我们来聚焦于耕地,深入分析这些词语的含义。
DJI_20240814110320_0044_D.JPG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18亿亩耕地红线是中国保护耕地的政策。2005年启动全国第三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时,采用的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前的老数据,当时全国的耕地数据为18.3亿亩,这是后来划定18亿亩耕地红线的依据之一。2006年,国家统计局与原农业部基于当时人口、粮食亩产与复种指数等综合因素,计算出若确保2010年和2030年我国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则至少需要18亿亩耕地。同年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18亿亩耕地红线,这也是耕地红线首次出现在官方文件中。此后,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提出:在土地问题上,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规定,全国耕地保有量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65亿亩;2009年,原国土资源部又提出“保耕地红线”行动,即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持耕地保护的红线不能碰。这也就是我们常听说的“18亿亩红线”。

DSC00240.jpg

基本农田是什么?

基本农田是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耕地。是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而必须确保的耕地的最低需求量,也被称之为“吃饭田”“保命田”。

与基本农田对应的是一般农田,也叫一般耕地,是指主要用于种植小麦、水稻、玉米、蔬菜等农作物并经常进行耕耘的土地。基本农田和一般农田的主要区别在于基本农田属于重点保护的耕地种类,非特别情况不得占用。

因为基本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对优质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永久基本农田即对基本农田实行永久性保护,2008年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此概念,“永久基本农田”即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改变其用途,不得以任何方式挪作他用的基本农田。

DJI_20240901180530_0239_D.JPG

高标准基本农田又是什么?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高标准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

高标准基本农田是一定时期内,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包括经过整治的原有基本农田和经整治后划入的基本农田。

为切实提高基本农田综合生产能力,我国从1999年开始将基本农田整理列为土地整理重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基本农田保护逐渐进入数量保护、质量建设并重轨道。2004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确定一定比例的国有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

《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 》提出到 2022 年建成 10 亿亩高标准农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十四五”末建成 10. 75 亿亩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 年) 》 提出到 2030 年建成 12亿亩高标准农田。

文字来源:新三农公众号